第三室

李衍蒨
法醫人類學家

◉ 大家對於音樂家的印象都是止於他們的作品居多,生平方面都甚少接觸。人,終有一死,音樂家也不例外。

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)的音樂成就,即使不是音樂家也必定有所聽聞,他的作品更流傳千古。年近 30 時,貝多芬聽覺開始出現問題,尋醫問藥後卻沒有起色,反而愈來愈差,連性情也 180 度大變。即使在 32 歲時進入全聾狀態,他依然沒有放棄音樂,就算病魔纏身,亦沒有減緩其創作速度。最後在 1827 年,貝多芬離世,享年 56 歲。

在貝多芬死後翌日,維也納頂尖的解剖學家 Dr Johannes Wagner 為這位音樂家進行解剖。解剖報告指出,貝多芬的聽覺神經已經萎縮到幾乎找不到。當中也發現到他的顱骨約有 1.3 厘米厚,是正常厚度的兩倍。在 2015 年,一名美國的病理學家 Dr. Oiseth 重新分析貝多芬的解剖報告後,協助解釋他突然耳聾的原因。這一切都歸咎於那個很厚的頭顱:貝多芬患上的是「佩吉特氏病(Paget’s disease,PDB)」

PDB 又稱畸形性骨炎(osteitis deformans)。這慢性病是由骨骼代謝紊亂作用所引起。在 PDB 的情況下,骨質會被過量吸收,而不停在上面形成不規則的骨骼。由於這些骨質的密度比正常低,因此在承受外力時較易折斷。臨床顯示,一般受影響的部分是顱骨、腰部脊骨(lumbar spine)及股骨。臨床亦顯示,一般發病人士多半是中年人,而男性的患病比例比女性多。患者可能會因為顱骨增生而導致失聰,甚至呈現「獅子臉(lion-like appearance)」。在 1815 年,貝多芬曾稱因為一次跌倒而導致全聾。或許平常人不會就此失聰,但由於他的顱骨受 PDB 影響,骨頭的韌性及密度比平常低,繼而出現病理性骨折(pathological fracture)

感謝 Dr Oiseth 重新分析貝多芬的解剖報告,令到 PDB 對這位音樂家的影響重現,完成了貝多芬生前最後的願望:找出情緒特變的真相及病因,即使過了兩個世紀依然還了他一個公道。 ◉

Previous
Previous

我記得我聽過/立青

Next
Next

聽 Chet Baker 的爵士樂手/黃觀富